您现在的位置: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本站信息>> 历史书屋>>正文

中外历史纲要导读研学案(中国史)

鲍鹭滨史料汇编团队 著

出  版  社:

  I S B N :

出版时间:2023-03-24

版       次:

包       装:

开       本:

用       纸:

售价:120.00元

数量: - +

加入购物车加入收藏夹

作者简介

鲍鹭滨老师,任教于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厦门市骨干教师。从教20年,长期在高三毕业班任教,有丰富的高三备考经验。曾在省市各级教育教学技能比赛中获奖,参与多项省市教研课题,多篇论文发表于CN级教学刊物。作为主编的教学论著,《厦门六中素质教育课改研究丛书——中学历史史料教学集萃中国古代史》(上下卷,ISBN 978-7-5459-1793-2)已经在202012月中旬正式出版。《厦门六中素质教育课改研究丛书——厦门六中博雅育人史政学科五育融合教学集萃》即将于2023年6月出版。

编辑推荐

历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色是其时间性,而其基础是史料。史料的阅读、搜集、整理、解读和运用,涵盖了史学的基本内容。傅斯年强调:“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辞,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或那个主义。”

随着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历史教师专业化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要求和新高考的改革,新材料、新史学研究的史料阅读、搜集、解读、运用再次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的新方向,重中之重。由于史学书籍浩如烟海,加之工作的繁忙、专业素养的局限,对一线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来说,对史料阅读、搜集、解读、运用的不足制约着他们教学水平的提升。而提高中学历史教师的史学素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重视和加强史学阅读,广泛汲取史学研究新成果,把优质史学资源与历史教学深度融合。

作为全省素质教育标兵,被誉为“最像大学的中学”的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近年来通过深化改革,学校各学科教学研究氛围浓厚,通过积极有效的探索,在课改、教学研究、高考成绩方面取得瞩目的成绩,享誉海内外。在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厦门六中历史教研组在历史学科素养的培育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许多历史研究成果已在众多国内知名公众号、学科网站连载,反响热烈。

当然,由于编者受时间、能力的局限,本书难免存在史料甄选科学性、问题设置严谨性、功能达成的缺憾等问题,敬请全国专家、同行不吝指教。希望我们的汇编能在历史教学研究、教学过程中起到抛砖引玉、集思广益的效果。

                                                                                                                     鲍鹭滨

                                                                                                             2023年3月

内容简介

       本校本课时研学案合集包括教育部统编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9课的史料阅读版课时导读学案,属于团队纸质校本成果《中学历史教学史料阅读与情境设问—中国史》上卷的配套纸质学生版教辅材料,适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日常授课作为学生学案使用。课时学案按照教材子目的体例,用情境设问的形式梳理知识结构,并提供例题演练和巩固演练。学案中还辅助史料阅读,夯实学生的纲要教材的理解,学会用历史语言来表述教材,达到知识、素养的双落实。

       订购说明:本书为校本教材,少量付印,属于同行私人交流,,严禁将资源复制后上传到其他网站,谢谢各位同仁。下单后请微信联系:baolubin13616055106或者QQ1124860288,鲍老师。内蒙古、甘肃、东北地区、青海、新疆、西藏等边远地区的同仁如果需要请购,下单前请先联系鲍老师,运费超出部分需要自行负责,具体微信上联系后操作哈。订购因为物流邮费疫情比较贵,所以采取4本1件起订,不提供单本链接。4本一件价格打包为120。

目录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 2 22 022 级高一历史单元导读学案汇编
《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 01 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 004—008
第 02 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 009—013
第 03 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 014—018
第 04 课 西汉与东汉 ——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 019—024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 05 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 025—028
第 06 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 029—034
第 07 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035—038
第 08 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 039—044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 09 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 045—049
第 10 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 050—054
第 11 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 055—058
第 12 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 059—064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 13 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 065—069
第 14 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 070—074
第 15 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075—079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 16 课 两次鸦片战争 ………… 080—085
第 17 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 086—091
第 18 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 092—096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 19 课 辛亥革命 ………… 097—100
第 20 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 102—107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 21 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108—113
第 22 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 114—119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抗战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 23 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 120—125
第 24 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 126—131
第 25 课 人民解放战争 ………… 132—137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 26 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38—143
第 27 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144—150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 28 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 151—155
第 29 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 156—161

 

精彩书摘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2级高一历史单元导读学案《纲要》(上)

班级 ______ 姓名 ______ 座号 ______ 自我评价 ______ 小组评价 ______ 教师评价 ______

单元八: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课时24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学习评价请使用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

课标解读 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一、第一目  正面战场的抗战(《纲要》上册)

学习聚焦: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展开了抵抗日军进攻的作战。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誓死不屈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

1.依据教材和拓展材料,了解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史实,理解重要战役的历史意义。认识毛泽东《论持久战》对全民族抗战的重要影响。概括抗战时期中国沿海工业迁移、高校内迁等史实,理解中国人民在极端困难情况下坚持抗战的重要意义。

拓展阅读:

当时军事委员会指挥的部队约为180个师,参加上海抗战的达73个师。……中国军队表现出顽强的战斗意志,以劣势装备和血肉之躯同优势装备的敌军拼搏,使日军陷入严重苦斗。中国军队伤亡达25万多人,毙伤日军4万多人。

——摘编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册

“余自汉出发时,留有遗嘱与诸子女等。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即成仁,为争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世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我即牺牲后,只要国家存在,诸子女教育当然不成问题……”。

——太原会战国军牺牲将领郝梦龄将军给妻儿的绝笔遗书

如天利氮气厂、天原电化厂、大鑫钢铁厂、大中华橡胶厂、华生电器厂、亚浦耳电灯泡厂、豫丰纱厂、章华毛纺厂、三北造船厂、上海机器厂、新民机器厂等。它们内迁后,不仅生产原有产品,满足当地居民和大批因战事由沿海地区迁入居民的需要,而且努力生产武器弹药和其他军需用品,支持抗战事业。

——摘编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册

西南联大师生也不负众望。他们中走出了邓稼先、朱光亚、赵九章等八位“两弹一星”元勋,黄昆、刘东升等四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以及近百七十位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

——摘编自江城著:《历史深处的民国》

主要史实和历史意义:① 淞沪会战中国军队付出重大伤亡,毙伤大量日军,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② 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忻口战役为抗日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③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一万余人。④ 武汉会战给予日军重大伤亡,武汉、广州相继陷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⑤ 抗战相持阶段中,中国军队取得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重要影响:延安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

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史实和意义:① 东部沿海工业内迁,有力地支持了抗战事业,也一定程度改变中国近代工业分布不合理的格局。② 高校内迁,保存了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人才。整体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例题】1 视角:国民经济的战时调整2018·海南高考·9) 【答案】A

1938年初,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规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树立重工业基础”,采取扩大国防生产能力、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等措施。这个决议意在(  )

A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         B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

C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         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例题】2视角:抗战时期高校内迁2012·海南高考·18) 【答案】A

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

A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               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第二目  敌后战场的抗战(《纲要》上册)

学习聚焦:八路军、新四军建立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持久广泛的以游击战为主的战争,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

2.依据教材和拓展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沦陷区领导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认识敌后战场开辟的重大意义。分析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的战略影响。概括“皖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为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作出的主要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课标要求)

拓展阅读:

在重点村庄修筑了能打、能守、能藏、能攻的战斗地道,并在骨干地道里安装了电话、电台设备,以此成为八路军与日伪军进行斗争的重要依托。聂荣臻曾盛赞:“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是华北人民保家卫国,开展游击战争,在平原地带战胜顽敌的伟大创举。地道战又一次显示出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

——摘编自梅兴无:《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的由来》

主要史实:① 中共在沦陷区建立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② 在沦陷区组织工人怠工、罢工等斗争,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殖民统治秩序。

重大意义:敌后战场的开辟,显示了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一半以上的侵华日军兵力。

战略影响:打破日军的“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主要努力:①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政治上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重建新四军。② 开展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如采取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以“三三制”原则实行民主选举。

【例题】3视角:敌后战场的全民族抗战2021·湖北高考·8) 【答案】D

沁源围困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的一场战役。太岳《新华日报》社论曾评价:“沁源不是靠飞机大炮打下来的,它是靠八万老百姓和正规军、游击队、民兵的一致团结,经过长期围困与最后的围攻斗争,而将敌人赶走的。”这表明(  )

A“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B抗日根据地彻底摆脱了国民党的影响

C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           D人民群众是影响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

【例题】4视角: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020·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0) 【答案】D

1937年冬至1938年春,周立波以记者身份访问晋察冀边区。他在通讯报告中写道:“现在,这里的每座城镇,每个村庄都有自卫队。”“扶着长戈,他们是英武庄严的卫国的战士,但一回到田里,重新扶起犁耙的时候,他们依旧是朴素的农民。”“壮丁不够的乡村,在路上放哨的,都是小孩子。”由此可见(  )

A国共合作推动全民族抗战           B群众是敌后抗战的中坚

C中共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D边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三、第三目 东方主战场(《纲要》上册)

学习聚焦: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3.依据教材和拓展材料,了解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社会各阶层团结抗战的史实。梳理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逻辑关联,分析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的相关表现。

拓展阅读:(右图为戴安澜将军手书,泣读其杀身成仁的壮阔情怀)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经过战争的洗礼,终于形成。中国人民在此之前,坚持抗战4年半,为国际反法西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应有的国际承认。《宣言》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首签,其余 22 个国家则按国名的英文字母顺序依次排列,就是最好的历史证明。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

各阶层抗战史实:求同存异,共同抗敌;华侨捐款捐物,支援抗战,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关联:中国抗日战争与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密切地联系起来。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对日作战,戴安澜将军壮烈殉国。

东方主战场的原因:中国正面和敌后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以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①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时作为四大国领衔首签。② 《开罗宣言》中强调了日本战后归还所有侵占中国的领土,维护中国国家主权尊严和领土的完整。③ 中国与美、英等国签订新约,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

【例题】5视角:东方主战场(自创题)

这是包含部分二战大事进程的时间轴线。如果要利用其中的材料来论证中国的全民族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你认为要增加什么重要的内容?

 

 

 

 

 

 

 

要求:(依据中国近代史,增加2条或2条以上重要信息,并说明理由。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示例:增加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和中国远征军赴缅参战。理由:中国抗战与世界法西斯战争密切关联,牵制了大量日军有生力量。中国抗战开始最早,结束最晚,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重大民族牺牲。

四、第四目  抗日战争的胜利(《纲要》上册)

4.依据教材与拓展材料,认识中共七大召开的重大意义。梳理日本帝国主义走向败亡的时间轴,分析中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主要原因。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拓展阅读:为什么一个弱国能够最后打败强国?

唤醒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为主要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而建立、巩固、和发展由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实行全民族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是弱国战胜强国的成功战略指导;开辟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互相配合,构成陷敌于两面夹击的态势,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独特战略举措;与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合作或联盟,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外部条件。

                                              ——摘编自刘庭华:《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统计》

重大意义:① 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成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② 选举新的中央领导机构,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③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组织和思想基础。

时间轴: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歼灭日本关东军;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解放区战场展开全面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

主要原因:① 民族觉醒、空前团结下英勇民族抗战的民族精神是决定性因素;② 中共团结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根本保证;③ 实行全民族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的成功战略指导;④ 正面和敌后战场的紧密配合;⑤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人民的大力襄助,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外部条件。(所谓“蒋干、毛遂、屈原、苏武”,实为共工)

历史意义:中共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① 14年抗战,人民革命力量有了重大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② 抗战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③ 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巩固题练

1.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不少积极分子加入了共产党。1941年,农民出身的党员占边区党员总数的96.17%,各级党组织广泛建立,乡村士绅不再是社会权威。这一状况( ) 

A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   B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贯彻落实

C改变了陕甘宁边区旧有的生产关系   D不利于统一战线的继续巩固和发展

2.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安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延安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 单位:%

工人

贫农

中农

富农

商人

知识分子

地主

4

65

25

1

1

2

2

 

表1反映出当时边区(  )

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       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

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提高题组,教师指导,可另行附纸

1961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其中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共33处,包括古田会议会址(图4)和中共七大会址(图5,属于延安革命遗址的一部分)。

有学者阐述古田会议会址的入选理由:

古田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重申了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强调了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从而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古田会议在我党我军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七大会址的入选理由,并简述革命遗址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意义。(8分)

厦门六中《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史复习提纲

单元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24 课标: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

1)正面战场

①英勇抗战   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太原会战,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徐州会战  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武汉会战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陷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第三次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②高校企业内迁  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抗战胜利打下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2)敌后战场的抗战

抗战初期   八路军、新四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相持阶段

a\发动百团大战   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进攻作战,取得重大胜利,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b\坚持团结抗战   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皖南事变”,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c\加强根据地建设  经济上: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成效显著,开展大生产运动;政治上:精兵简政,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中采取“三三制”为原则,实行民主选举。

  1. 东方主战场

   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 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1)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外敌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2)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4)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5)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小结:国共两党为基础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别开辟正面和敌后战场,牵制大量日军。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密切相关,相互配合,为世界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共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巩固发展了革命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力量,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坚实基础。抗战胜利是近代中华抵抗外敌的首次完全胜利,重新确立中国国际大国地位,也开辟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

如果你对本书有任何修改建议或意见,请在下面留言。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