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高考真题>> 真题评析>>正文

邹玉峰:关注主流 关注语境——2015年高考上海历史卷评析

【编号:67441 |下载点数:免费 | 作者:邹玉峰 - | 评论数:0 | 更新时间:2015/06/30

关注主流  关注语境

——2015年上海高考题分析

本站特约:邹玉峰

 

万众瞩目的2015年的高考又结束了。回看今年的上海历史高考试题,有两个关注点颇值得回味。

关注主流

今年的高考题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突出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意识。

182235题,体现了“文明”的主旋律,第1题凸显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第8题则展现了中华文明是在民族交往民族融合中不断丰富和壮大的,第22题和第35题则从正反两方面指出了物质文明发展的基本内涵。

316题关注“法治”问题。第3题以罗马法中的万民法作为切入点,指出了古代罗马的法制建设的历程;第16题点出了《拿破仑法典》在近代西方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5242736题突出了“民主”内容。第15题则以1718世纪西方各国追求民主的历程为线索,第2427题以中国近代求民主求自强的内容来体现主题,第36题通过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探讨来体现早期民主制度的基本特征。

303240题体现了“和谐”的主题。第30题展现了新中国在外交舞台上倡导“求同存异”的和谐理念,第32题更突出了“和谐”是中华文明一贯的主题。第40题更是以中西方在构建何种社会秩序的争议中,突出了“和谐”的内涵。

上海历史高考题从不回避时事热点,也注意体现主流价值观念,尤其在今年的题目中,主流价值观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这就要求我们考生在“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同时,一定要睁眼看时代,要关注当年的时代关注点,并将这些关注点与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对接,认真复习。

 

关注语境

今年上海高考中,还有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那就是主观题中情境题比较突出。这类题目表面看,难度不大,入手容易,但是,得分却较难。我们首先以第36题“雅典的民主”的第1问为例来分析。

我们看题目的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历史情景剧”,第1个问题是“外邦官员:请问,你们的制度究竟有什么好处呢?雅典智者:回答A4分)”那么,雅典智者是怎么回答的呢?最初在听其他老师探讨的时候,他们说,很简单就是回答教材中的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内容就可以了,是送分的。

教材中的内容(黑体字)如下:“以伯里克利时代为代表的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政治制度,它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

可是,参考答案会怎样说呢?“水平1、能较为完整提炼古希腊民主制度的主要特征(4分)

我们实行的是民主政治,权力掌握在全体公民而不是少数人手中,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与政治。而且这种制度是以法律为依据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水平2、能提炼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某一个主要特征(2分)

我们实行的是民主政治,权力掌握在全体公民而不是少数人手中,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与政治。

水平3、回答笼统(1分)

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

其他答案(0分)

依据教材,看看所给的答案,再结合那位老师的断言,差距有多大!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反映了我们在做题的时候,是否真的能够理解问题的指向,是否真的读懂问题所在的历史语境。很多时候,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解题中,常常容易望文生义,而不认真去揣摩问题背后的材料语境。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再仔细看看题目:“公元前5世纪后期,一个外邦官员访问雅典,一天,他应邀旁听公民大会,为雄辩滔滔的演说而激动,又为无情的陶片放逐而感慨,对此,他既好奇又困惑,这是他巧遇一位雅典智者,于是有了如下对话”。我们不难看出,这道题的问题是在一个情境中出现的,是一位外邦人旁听雅典公民大会后产生的疑问。回答问题时,我们要注意问题“你们的制度究竟有什么好处呢”到底指向哪里?仅仅指向民主政治的意义吗?仅仅就是教材中的内容吗?材料中的内容对于回答问题是否有帮助呢?

就本题这个问题而言,我们首先必须要结合材料的语境,关注这个描述“雄辩滔滔的演说而激动,又为无情的陶片放逐而感慨”。是这个外邦人所见的现场带个他的震撼。“雄辩滔滔的演说”表明了参与大会的每个人都能够畅所欲言,自由表达个人的见解;“无情的陶片放逐”这段描述大家是否真的关注过?“无情”说明是不讲感情色彩的,说明无论是谁,无论官职地位多高,都可以被放逐。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有严格的制度规定,有严格公正的法律依据,犯罪的行为当然是要有法律依据的。我们知道,古代社会的法律难免会有维护统治阶层利益的倾向,但是,在这段材料中,“无情”二字则透露出的是一种公平公正的法律,无论是谁犯罪,都要受到制裁。由此,就不难理解答案中的那些看似脱离教材的说法了。

类似的语境问题还可以从第37题中看到。

题目是:“一份奏折

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

该国王已物故四年,并无子嗣,仅存一女,年未及笄,即为今之国王。该国有大族二十余家,皆其国之权臣,议事另有公所。只需伊等自行商榷,不受约束,揣其词意。或前此粤省烧毁之烟,其中即有各该权臣之物。……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轻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

              ——选自《琦善奏探询英国各情形折》

1个问题是“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琦善获得了哪些情报?”

参考答案是“水平1、能区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并能从材料中提取重要的信息

英王亡故、新女王年轻;英国由大族选出权臣执政,不受王室控制;中国禁烟造成英国权臣的财产损失。

水平2、能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但无法区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其他答案:无法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2个问题是“你如何看待琦善的这份奏折?”参考答案是“水平1:能根据文本作者的立场、视角、偏见等对文本进行评价

琦善获得了一些能反映当时英国状况的情报,但他拘泥于见闻,仍以中国的传统观念,如蛮夷之国、礼义廉耻和君臣上下等来解读这些情报。因此,琦善的报告对英国政情、英国大臣的操守和鸦片战争如何发生均有一定的误解。

水平2、仅能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

1问的解答应该不难,关键是第2问。如何看待这份奏折?这就要回到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语境了。一个是所处时代的语境,一个是琦善自身所在的立场语境。在鸦片战争的背景之下,英国殖民者的出现,打破了天朝上国的宁静,也引起了清政府的关注。从材料的描述可知,琦善对英国的认识仅仅来自于别人的转述,他本人是清政府的官员,深受传统伦理纲常的影响,所见的也只是大清国的体制和礼仪规范。这些都决定了琦善对英国的看法都难免会带着有色眼镜。

总而言之,在做题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结合材料所提供的语境来理解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去寻找答案,而不能望文生义,直接从问题去联想教材。

1、所有下载的附件请用最新版本的软件打开,如用旧版软件,可能会导致打不开。

2、用户一个月内下载同一个资料不会重复扣点。包年用户如有多个用户下载同一份资料只会计算一份。

3、下载的文件如果无法解压,或者解压后里面的文件夹为空,请下载2345解压软件。

4、所有下载的文件除非经过许可,不得上传到别的网站、博客、QQ群等,否则网站将封锁账号和IP。

5、如果该资料侵犯了你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网站,网站将核实以后将第一时间删除。

6、其它下载问题请QQ咨询:228280228。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

发布者资料

资料总数:1296 ,访问人次:6117540

手机扫码后打开或分享资料

同专辑同类资料

  • 还没有任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