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高考真题>> 真题评析>>正文

雷志伟:2015年四川文综历史试卷评析

【编号:66346 |下载点数:免费 | 作者:佚名 - | 评论数:0 | 更新时间:2015/06/12

 

特约文章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  雷志伟 

 

2015年四川文综历史试卷评析

 

2015年是川卷自主命题的最后一年,试题公布后,惊喜,坦然,质疑,忧虑相互交织,五味杂陈的心态溢于言表。对于2015年的川卷,其试卷风格已经不同与前两年,虽兼顾了全国卷的身影,又不失川卷的传统特色,在材料情景的摘取和设问上也略显示川卷向全国卷的平稳过渡。接下来我将全面剖析2015年四川文综历史试卷。

一、总体评价

    2015年文科综合四川卷历史试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较好地体现了命题指导思想与原则,选择题难度较2014年四川卷历史试题有所降低,而客观题难度较2014年有所上升。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和知识立意的价值取向,既体现中学教学实际、凸显学科特色,又体现新课程理念、引领教学方向,在平和中彰显学科能力考查,实现了向全国卷的平稳过渡。

二、考点分布统计

题号

考点

立意方向

关联模块

分值

1

百家争鸣

知识

必修三

4

2

古代中国官制变迁

能力

必修一

4

3

宋词特点

知识

必修三

4

4

洋务运动

能力

必修二

4

5

八国联军侵华

知识能力

必修一

4

6

新文化运动

知识能力

必修三

4

7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知识能力

必修二

4

8

文革后倾错误

知识能力

必修三

4

9

《十二铜表法》

知识

必修一

4

10

浪漫主义思潮

能力

必修三

4

11

自然科学

能力

必修三

4

12

美苏冷战

能力

必修一

4

131

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能力

必修二

10

132

美洲农作物传入中国

能力

必修二

12

141

1787年宪法;美国民主政治的扩大;

知识能力

必修一

选修二

12

142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知识能力

必修一

12

143

政治文明建设

知识能力

必修一

6

 

 

 

 

 

 

 

 

 

 

 

 

 

 

 

 

 

 

 

 

 

 

 

三、试题特点分析

2015年川卷历史试题有传统,有创新,具体体现在以来几个方面:

一是分值布局上,川卷依旧被必修考点知识所垄断,经统计,本卷必修总分值为92分,而涉及到选修部分的关联设问仅8分,其中必修具体分布如下:必修一占约36分,必修二占约30分,必修三占约24分。必修一较去年(28分)相比相比,明显加重。

   二是题型布局上,变化较大的是组合型选择题,2015年川卷历史组合型选择题是2道,去年是4道,明显减少。而在图表类型的试题上,2015年体现在试题第5121314题,总分值为30分;2014年是46分,可以说较去年有所减少,但图表类的试题依旧是川卷的特色之处。

    三是设问方式上,在设问方式上,可以说2015年的川卷是冒险而大胆,主要体现在主观题的设问上,如第13题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10分);第14题第(1)问:归纳上表中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两个基本方面,并选取相关条款分别给予说明。(8分)第(2)问:参照,帮助小颂同学完成对的整理和陈述。(12分)可以说2015年川卷已经由相对保守趋于相对大度。所有设问的节点上,充分体现的高考基本的四个考核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

    四是创新内容上,与两年来的川卷相比,2015年川卷在以下几个方面突出创新之处。其中有些创新之处趋向

题号

创新之处

131)、142

设问方式上,采用解读”“整理”“陈述

131

材料情景上,图文并茂,趋于简洁

132)、141

信息容量上,材料新颖,容量较大,实用性强

131)(2)、142

分值布局上,大分值设问突出

1314

试题答案上,答案较去年更加简洁精准科学

142

考察内容上,注重历史过程的分析

8

选题题材料上,首次论及人物的心理状态

   五是试题立意上,2015年四川文综历史试卷体现了知识立意和能力立意两大方面。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知识与能力是历史教学中重要能力要求。我们仔细分析今年历史川卷可以看出:

知识立意方面:近几年来,回归教材,回归基础,已经成为高考试卷命题的一个重要诉求,面对这一诉求,2015年川卷历史也有所体现,如第135678914题上有所体现,分值约为40分,这是2015年川卷历史回归教材的重要表现。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是体现了教材的知识点内容,但并没有直接去考察,而是采用了新情景新材料新设问新要求的方式进行考察,如第14题第(2)问:参照,帮助小颂同学完成对的整理和陈述。(12分),该题主要考察学生描述和阐述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依据所提供的材料来对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确立过程进行分析,在这一点上,川卷是一种创新,既考察了基础知识,又考察了学生描述历史过程的能力,可以说达到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目的。

能力立意方面该部分所占的分值较大,内容也较多,和往年的川卷相比,能力立意所切入的新鲜材料比较有特色,如选择题第4题薛福成《出使日记》中对总理衙门大臣的不满;第6题《新潮》杂志编撰人的婚姻观;第8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初稿作者的心理状态;第10题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对工业革命的反思;第14题第(1)问推动美国宪法修正案出现的因素等等。这些都是以新鲜材料为依托,来考察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一些选择题上,材料的甄选更是与去年全国卷二第34“秀兰·邓波儿”相似,以人物的心理变化为切入点来考察文革后倾遗留问题,可以说这是川卷在能力立意上的一大创新之一。

 

四、试题解析

2015年川卷第13题和14题无论是材料甄选还是设问上,都有较新的趋势,我以这两题的特色之处为例,进行简要的解析:

=============================================================

 13.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10分)

【考点】 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立意】 能力立意——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

【解析】 本题图示信息主要有三点:一是“新世界”和“旧世界”;二是双向交流的品种;三是新航路开辟时代所特有的三桅杆帆船。这三点信息融合在一起,把题意限定在了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围绕着“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进行思考即可,本题的设问比较有特色——“解读”,这是近几年川卷从来没有过的,可以说本题在设问上较大地受到了全国卷的影响,也体现了2016年川卷回归全国卷的趋势。面对新情景新材料,学生该如何去“解读”呢?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思考:一是提出材料的整体信息;二是关注材料细节特征;三是结合相关史实内容,紧扣材料主干信息;三是在特征或史实的基础之上辅助以评论。

  【答案】(官方答案)

   解读:该示意图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史实;(2分)新旧世界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4分)物种交流丰富了新旧世界的经济资源,密切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的灾难。(4分)

=====================================================================

   142)参照,帮助小颂同学完成对的整理和陈述。(12分)

【考点】 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立意】 知识和能力双立意——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确立的历程;描述和阐释事物

【解析】 本题考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历程,命题人要求对材料进行整理和陈述,并要参照材料的模式要求。这是考察学生描述和阐释事务的能力。依据材料,我们可以把材料进行归类整理:

  材料模式:时间+背景+会议+成果+影响学生按照该模式去写比较容易。

一定要注意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是一个过程,不是单一的某个历史事件。政协制度主要分作两大阶段和两大职能:第一阶段是建国前夕,代行人大;第二阶段是人大建立后,协商监督;总之,人民政协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产生了巨大的历史作用,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官方答案)

    19499月,解放战争胜利在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选举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完成了建国使命,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6分)

1954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政协章程,政协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作用。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6分)

 

五、试题不足之处

2015年是川卷命题的最后一年,也许太过于创新,突出特色,从而导致一些细节的问题。

1、必修与选修分值布局十分不合理。这在20132014年就表现较为突出了,但2015年却依据对选修知识予以“漠视”。

2、个别试题语言表述值得商榷。高考是国家级别的高水平考试,学生面对高考试题首先要能够读懂试题的本意,但若试题语言用词不当或出现歧义,这将极大影响学生对试题的研判能力。

     如选择题第1题:“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倾向的是”本题意图其实很明显,但在用词上有些欠缺,特别是“倾向”一词值得商榷,从来没有那本专著对春秋战国思想的论述为“融合倾向”,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一卷中,“从战国中后期开始,伴随着政治上一统的要求,思想领域也呈现出融合和一统的趋势。” 若把“倾向”改为“趋势”会更加严谨科学,设问上也可以改为“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新“趋势”的是”较为合理。

     4题所引用的材料是薛福成的《出使日记》中的一段内容。薛福成近代散文家、外交家、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本主义工商业的发起者。自幼即受时代影响,广览博学,致力经世实学,不做诗赋,不习小楷,对八股尤为轻视。(引百度)。若这人文背景出发,确实可以把B项排除掉,但本题对象不是薛福成,而是他所描述的“总理衙门大臣”,仅仅从“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物者,殆鲜有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这一点上就推测出“洋务专业人才匮乏”有些牵强。相反B项“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这项到有点合理,这些大臣为什么要“官高挂名”“浅尝自喜”“骤出骤入”“听其自然” 若他们有反对洋务运动的思想,被划归为顽固派,B项也不能算错。

8题主要在选项的设置上有些用词不当,如A项“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社会舆论和“百花齐放”对应不当。改为“社会舆论呈现多样化”,D项“两个凡是‘名存实亡”也不妥,改为“‘两个凡是名存实亡”恰当些。

 

六、后期备考复习建议

2015年川卷已经悄然谢幕,2016年全国卷悄悄来临,面对2016年高三的复习备考,特别是2015年全国卷总体偏难的背景下,很多高三一线教师有些茫然和无助。对此,我想谈谈我对2016年全国卷背景下高三复习备考的一些想法。

12016年四川回归全国卷,是指的的试卷的命题权回归国家考试中心,并不是“一刀切”的做法,国家考试中心会根据四川或西南片区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来定夺,要么分省命题,要么片区省份联合统一命题。因为四川省是最后一批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省份,在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上还比较复杂,相对较为落后。这是省情,国家考试中心会兼顾到这一点。

2、参考近4年来的全国卷,我们可以感受到几个特点:模式固定,内容创新,难度增加等等。同川卷相比,全国卷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①全国文综卷是按照地理、历史和政治的先后顺序排列试题,选题题为12题,主观题必做两道,选做题一道,选修部分单独一道大题,分值固定为15分,命制四道题,学生从四道题中选做一道题。

     ②全国卷的命题权在国家考试中心,命题团队是由专门从事中学教学和试题研究的专家组成,所以试题的科学性,严谨性,权威性毋庸置疑。

     ③对于全国卷背景下高三的复习备考,我提出以下几点

      一是研读教材,内化教材 对学生而言,高中的历史学习主要体现在教材上,学生的主体阵地在教材上,若学生一味地依托教辅或课件笔记,就容易脱离了主心骨。研读教材,研读教材结构布局,研读教材段落内涵,研读教材内容关联。将教材资源“化零为整”和“化整为零”。而内化教材,内化的是教材中高考考点,将考点内容内化在教材各种材料中,能熟悉掌握和运用教材中的材料甚至教辅资料以及试卷试题材料,寻找这些材料与教材考点知识的融合点。对教材的研读和内化方面我写过一篇文章在历史教学园地上:《全国卷背景下选修备考策略分析》,里面讲的很详细。

 

二是精选史料,注重核心。在新课程高考的推动下,史料教学越来越被重视,但什么史料可以拿来分析?什么史料该在什么样的课堂节点来分析?所选用的史料要把我们带去何方?这三个问题是我们史料教学必须要关注的问题。我的认识是所选的史料必须要体现该章节的核心问题,没有核心问题设计的史料是空泛的,漫无目的的,这会加重师生课堂上审视的疲劳感。

对于核心,主要指的课堂上的核心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应该把核心问题一直停留在“问”的层次上,要把“问”上升到“做”上来,核心问题不是教师依次点学生回答就能解决的,“满堂问”比“满堂灌”更可怕。核心问题应该有“问”更有“做”,侧重的是将核心问题根植于课堂情景或课堂活动中去,就是要找些独特的“物件”(教材或新鲜的材料)包裹着核心问题,让课堂的核心问题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来。

     

   三是以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定位教材。如图所示:

 

    传统线性模式下,从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特征、性质、影响、评价、启示等内容出发,全面精细化选修改革各个考点,这样就能把改革史的方方面面兼顾到,但这样的备考方式容易陷入教材为中心的模式中,学生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会死扣教材考点,达不到灵活处理教材的要求,更达不到高考考核的目标与要求。

    新型考核模式,从高考考核的目标出发,将考核的目标分解到教材中去,灵活处理教材的各个环节,既熟悉了考点内容,又培养了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的能力。无论是近年的川卷还是全国卷,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新材料新情景的材料试题层出不穷,不管材料如何新奇陌生,都要回归到高考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上来。

    四是关注学术思想,品味中外大师佳作。2007-2013年各省市历史高考试题所引用学术专著或观点的数据表来看,全国卷所引用专著或观点的次数和程度均高于各省市。近年来,把国内外学术专著引入历史高考试题中,使高考“学术味”越来越浓烈,当然也使高考离我们基础教育这个平台渐行渐远。俗话说“众口难调”,特别是全国卷的命题,分寸更是不好拿捏和把握。缺乏学术背景的历史高考,肯定会陷入孤立主义中,教材陈旧落后的观念不利于高考人才的选拔。脱离基础教育背景的历史高考,又如“空中楼阁”,让师生倍感困惑,更加不符合基础教育目的与要求。我认为较为合理的做法是:以学术背景资料为教材知识考察的 “切入点”,通过对这些学术背景资料的认识来提高考生对历史多角度,广范围的分析能力,把教材知识内容融入到学术背景的资料中,实现历史考察“小切口,大内涵”的定性要求。

   

个人简介:雷志伟  北京师范大学中学实验中学历史教师,一直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写过多篇教育教学的论文,曾参与市级诊断命题和主持教材分析的讲座。

QQ112369834   电话:18040311216

 

(本篇文章为《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特约文章,任何未经许可的转载均属侵权行为。)

 

1、所有下载的附件请用最新版本的软件打开,如用旧版软件,可能会导致打不开。

2、用户一个月内下载同一个资料不会重复扣点。包年用户如有多个用户下载同一份资料只会计算一份。

3、下载的文件如果无法解压,或者解压后里面的文件夹为空,请下载2345解压软件。

4、所有下载的文件除非经过许可,不得上传到别的网站、博客、QQ群等,否则网站将封锁账号和IP。

5、如果该资料侵犯了你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网站,网站将核实以后将第一时间删除。

6、其它下载问题请QQ咨询:228280228。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