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教研教改>> 课改理念与探索>>正文

对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三点建议【人教版】

【编号:43974 |下载点数 :免费 | 作者:xxliangjunfeng - | 评论数:0 | 更新时间:2014/01/10

对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三点建议安徽省萧县中学 梁军峰新的一轮的教学改革已经十年有余,高中历史教育无论是在教法和学法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指导下,历史教学向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完善人格方向前进。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工具现行高中历史课本与教学改革的步伐相比相对滞后,结合自身教学改革的实践,我提出一些看法,也算为下一轮教材编修提供些建议。一、 增加史实,减少史论历史既包括相对客观的史实,也包括围绕史实而产生的描述和评论。真实是历史学的生命,一切研究历史的人都不会否认这一点。“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是不能重现的,要靠人们对史料的解读才能被今人了解,在解读的过程中,就会或多或少的沾染解读人的主观情绪从而歪曲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本意,这是难以避免的;而史论更是一种主观性评价,往往受评价者的身份、意图所左右。从尊重历史的真实这一点出发,在历史教科书中,我建议描述性的文字尽量客观,评论性的文字能少则少。随着人类历程的不断延伸,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历史的内容也越来越庞杂和丰富。想在高中历史教材有限的篇幅中包罗古今中外之大千世界,难度越来越大,几乎就不可能。怎么办呢,教材的编写者往往压缩史实,删繁就简,把所谓的历史主干和重点知识保留下来,其余的就难以顾及,统统扔掉。这样本来血肉丰满,生动形象的历史一旦进入教科书就成了让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学生学起来味同嚼蜡,哪有兴趣可言?再说,同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相互之间往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只保留了很少一部分,这一时期的历史又如何讲得清?比如高中历史教材在叙述宋元时期时,几个版本都严格根据课程标准,仅仅交代了宋元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对于这一时期的重要史实民族之间的交往与融合只字未提,学生怎能全面把握这一阶段的特征?在讲述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世界史时,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两次世界大战也没有讲述,这对于学生理解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和一些社会文化现象的出现的原因是有很大难度的。如果把历史比作一座房子的话,那么史实就是构成这所房子的砖、瓦、石基和大梁,史论则是对房子的装潢和修饰。在资金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当然应该把有限的钱花在盖房子上,而不是后来的装潢上。如果缺乏真材实料,即使装潢的再好,也是一捅一个窟窿,房子很难销得出去。一样,一节教材半篇都是意义、影响,缺乏完整的史实依托,学生既不愿意记,确实也难记,即使记住了也是别人的思想,这样的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和求真的科学精神无任何作用。我想我们以后的高中历史教材,尽量在史实的叙述上完整些,至于评论可以交给我们的历史老师和学生。这实际上是给历史老师解缚,因为在没有教材结论的情况下,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对史实的理解给出一种或多种评论;也可以用课后问题的方式在教材正文后给出,教师可以作为探究性问题交给学生,既激发学生探知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考。这样做是与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精神相一致的。二、 采用通史体例,体现完整历史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现行历史教材采用“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改变了以往按照时间、地区编排的教材体系,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与初中历史教材的重复,有利于学生对某一方面历史知识的系统了解、掌握。但这种预计目的建立在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育目标得到落实的基础上。而现状并非如人所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的初中历史课课时安排不足,缺乏专业历史教师等情况普遍存在。学生初中毕业时历史知识是非常贫乏的,更不能掌握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和脉络。即使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有所改变,初中生历史知识水平有所提升,高中教材专题式的结构与初中教材的衔接仍存在相当难度。专题式的教材专题与专题之间跳跃性大,学生思维转换困难,隔断了历史不同阶段的时序联系;一些专题设置不够合理或叙述过于专业,已经超出高中历史教材的任务范围和能力所及。比如有关西方政治制度的专题,作为历史教材所应介绍的是各种政治制度建立的前因后果,有关制度的具体内容那是政治教材的范畴,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现行历史教材必修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这样把经济、文化提到与政治等高的位置,改变了以往历史就是政治史的不正常状况,但是也人为地割裂了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之间的联系,历史不再是一个整体,而被“解剖”的七零八落。学生要了解某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就要翻开三本书来查,再把相关的知识拼接在一起,这是很不方便的,学生也很少愿意主动这样做。选修模块的划分方式与必修不同,是按照历史主题划分的,这样又会造成同一历史知识在不同模块的重复,或介绍同一时期不同事件时对事件背景介绍的重复。专题加模块的编写模式整体来看是不太适应于高中历史教材编写需求的。现在有很多专家认为当前高中历史教材“过于专业化、学术化、成人化”,超出了一般高中生的知识认知水平和能力,而且高中教育仍然是“通识”教育,并不是培养专门研究人才。这种艰深的历史教材只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彻底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信心。那么,我们的高中历史教材是不是要回到改革前的原点?如果那样做就是矫枉过正了。我认为应该采取以通史体例为主,专题、模块为辅的方式来编写高中历史教材。历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主要通过学生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了解,传承人类文明、智慧,健全人格。人类历程中的事例,存在因果联系,时序是把这些事件串起来的线索,只有把握历史线索,才能顺利的找出人类发展规律,从而让历史学真正发挥“鉴古知今,资政教化”的功能。以通史方式编排高中教材,学生能对某一历史时期有整体认识,总结这个阶段的历史特征。历史必修部分可以采用通史方式编写,使所有的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古今中外的历史有一个常识性的了解;选修部分因为是针对文科学生,可以采用专题式编写,加深拓展文科生对某一历史现象和问题的认识。必修部分应该相对稳定,选修专题应随社会需要做适当调整。至于有人担心采用通史编写会与初中教材重复,那更无必要,主要脉络方面的重复是必然的,因为都是在讲人类社会发展历程,这也不必担心;我们可以在史实的多与寡、深与浅方面做到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的区别。再说,总不至于为了表现与初中教材有所不同而去牺牲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效果吧?三、 在必修中增加些有关史学理论、常识的介绍高中生抽象思维能力比初中生有很大提高,适当的掌握一些历史科学的理论、方法和一般知识既有利于当前的历史学习,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很多纷繁芜杂难以理解的历史现象一旦从理论的角度去分析立马变得条缕清晰起来。在必修中可以增加对几种史观的介绍,史料收集整理与分类的方法,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如何评价,中国和世界史学研究的状况,几种主要的历史研究方法等。当然对这些知识的介绍要适度,不要求过深。现在虽然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几种版本的历史教材都在选修部分涉及以上内容,但是在考什么就学什么这一思想指导下,又有几个地区的学校在选它们呢,更不要说那些非文科生了。
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查看全部内容需要下载哦~

--

1、所有下载的附件请用最新版本的软件打开,如用旧版软件,可能会导致打不开。

2、用户一个月内下载同一个资料不会重复扣点。包年用户如有多个用户下载同一份资料只会计算一份。

3、下载的文件如果无法解压,或者解压后里面的文件夹为空,请下载2345解压软件。

4、所有下载的文件除非经过许可,不得上传到别的网站、博客、QQ群等,否则网站将封锁账号和IP。

5、如果该资料侵犯了你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网站,网站将核实以后将第一时间删除。

6、其它下载问题请QQ咨询:228280228。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

资料篮

已选:-

发布者资料

xxliangjunfeng

发送短信

关注作者

资料总数:28 ,访问人次:31062

手机扫码后打开或分享资料

同专辑同类资料

  • 还没有任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