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历史百科>> 中国古代史>>正文

总督、巡抚、提督和总兵的沿革

下载点数:免费 | 作者:佚名 | 点击数: | 评论数:0 | 更新时间:2005/03/24 00:03:00】

总督、巡抚、提督和总兵的沿革

【以下内容整理自罗尔纲的《绿营兵志》】

清朝的绿营建制是照搬明朝军制的,所以自然也就沿用了明朝的官制和名称,只是在一些细节上加以完善和变化而已。总督、巡抚、提督、总兵等官阶的设置在明朝就已经有了,清朝也完全继承了下来。但是从历史沿革上看,这一体系并不是一开始就形成的,而是有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明朝初叶,各地日常军务都是由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掌管的,各地都司率领其卫所隶属于五军都督府而听命于兵部。在遇到战事的时候,由中央政府派遣都督府官员或公、候、伯出任总兵官指挥作战。战事结束以后,卸任回朝。但是明朝北方一直是边患之地,因此镇戍北方卫所的总兵官就渐渐的变成固定职位,接着内地要害之处也派总兵镇守。这样,总兵官就成为了固定编制。总兵之下,通常设副总兵(也称副将)、参将、游击将军、守备、千总、把总的等名目。自总兵到游击将军,一般都是由公、候、伯、都督、指挥等中央官员充任,爵位较高,职权较重,所以都司不但成为了总兵的下属,而且降居于游击将军之下,其在镇戍的军官当中,仅仅在一城、一堡之任的守备之上而已。
在明代军制当中,有一个重要的统驭原则,就是所谓的大小相制。具体而言,就是用大的节制小的,又用小的来分大的之权,其目的就是不让军权为将帅所专断,从而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要明白这个制度的来源,就要对明代总督、巡抚和总兵权位的演变有个大概的了解。明朝初叶,总兵权位最重,凡总兵、副将都是由公、候、伯、都督充任,而且总兵以公、候、伯出任的都位列尚书上。到后来总兵成为地方固定的镇戍官以后,遇到战事,政府又派员巡抚,事毕复命,后来巡抚也成了固定官职。巡抚一职的任务是在安抚军民,弹压地方,并且担负着监督武官的责任,所以由都御史或副俭都御史担任,因为涉及军务,又加提督军务或赞理军务、参赞军务衔。巡抚要兼治一方的民事和军务,这样不但原来的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三司成为其下属,总兵也要受其监督。景泰以后,因为军事的关系,在涉及数镇或数省的用兵地区,添设总督,派重臣出任,以节制巡抚和总兵。有的兵事终了,即废不设,有点却成为常设的官职。总督因为辖地广,职权也就在巡抚之上。而总兵方面,逐渐以流官出任,秩位卑微,每当督、抚到任,兜釜执仗,叩首而出,继易冠带肃谒,方加礼貌。嘉靖中,周尚文位至三公,万历间,李成梁爵跻五等,也循此规不敢逾。总兵地位每况愈下,权力日轻,已不是明初可比了。所以隆庆以后,诸将但知畏督、抚,而不知畏总兵了。而为总兵的受督、抚节制,则遵命唯谨,不敢有违。万历时沈德符论巡抚一官说:“此官在国初可以无设,今非督、抚何以制总兵之横?断不可一日罢矣。”沈德符的话对当时以督、抚节制总兵的功能可谓认识深刻。由上所述,可以看出明代镇戍制度的演变,最初以总兵为总镇一方的最高长官,后来设巡抚以监督总兵,跟着再建总督以节制诸镇,从前总镇一方的总兵现在已经降居于总督、巡抚之下。这是一个极其关键的演变过程。
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总兵的权位虽然降低,但是他们所统辖的兵力却始终如故,他们还是一方的重镇,而不是因为他们权位的降低而削减其兵力改隶督、抚,真正与从前有重大区别的就是他们虽然还要管辖兵马之职,却无调遣兵马之权;而督抚有调遣兵马之权,但是除各有标兵之外,重兵仍然辖于诸镇。就这样,诸镇总兵辖有重兵,却无调遣之权,受督、抚节制;督、抚有调遣兵马的权力,却手无重兵,从而形成了互相牵制的关系。总督为封疆大吏,节制巡抚、总兵;巡抚上牵制总督,下监督总兵;总兵随为督抚所节制,却又分了督、抚之权。从而形成了以文制武、以大制小、以小分大的互相牵制的平衡关系,避免了兵权过于集中在一两位将帅之手,达到了收兵权于中央的效果。终明一代,没有藩镇专兵的祸乱,就是拜这种制度的功劳。清代绿营继承明制,完全照搬了这套体制。
至于提督总兵官(简称提督)一职,明代不是常设的,最早始于万历时李如松为提督陕西军务总兵官,尽统辽东、宣府、大同诸道援朝军队,上承总督节制,下则节制诸镇总兵。清代的提督一职,就是仿照此例在督、抚与总兵间增加了这一节制的环节,将其改为定制。

1、所有下载的附件请用最新版本的软件打开,如用旧版软件,可能会导致打不开。

2、用户一个月内下载同一个资料不会重复扣点。包年用户如有多个用户下载同一份资料只会计算一份。

3、下载的文件如果无法解压,或者解压后里面的文件夹为空,请下载2345解压软件。

4、所有下载的文件除非经过许可,不得上传到别的网站、博客、QQ群等,否则网站将封锁账号和IP。

5、其它下载问题请QQ咨询:228280228。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