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历史百科>> 中国古代史>>正文

孝庄太后下嫁之谜:她与多尔衮的关系属被诬蔑

下载点数:免费 | 作者:佚名 | 点击数: | 评论数:0 | 更新时间:2004/11/28 09:17:00】

清东陵在北京的东北方向,距离北京大约120公里,从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起,清朝统治者先后在这里修建了九座皇帝、皇后的陵园和五座妃子们的陵墓,分别安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及众多的后妃们。

  在陵区的周围,一道长达20公里的“风水墙”将大大小小150多人的陵墓紧紧地围了起来,给人一种生死不离的印象。然而,惟独昭西陵却建在风水墙的外面。

  陵中安葬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妃子,庄妃,顺治皇帝的母亲和康熙皇帝的祖母孝庄文皇后。孝庄文皇后一生历经四个朝代,竭力辅佐儿孙两代幼主,定鼎天下,为清代皇室顶礼尊崇。

  孝庄是清东陵所有入葬者中辈分最高的一位。为什么他会被安葬在皇家陵园大门的外面,这里便引出了清宫十朝中的第一件疑案:“太后下嫁”。

 在野史中,“太后下嫁”说的是在皇太极死后,孝庄文皇后为了辅助年幼的顺治皇帝,又嫁给了皇太极的弟弟摄政王多尔衮。

  据说,这次婚礼大典是由礼部等衙门操办,极为隆重,中外文武百官都上表祝贺。

  出人意外的是,多尔衮死后不久,就被人告发,说他曾经谋篡皇位,遭到了无情的政治清算。

  但是孝庄的地位却越来越尊崇,自己也觉得改嫁一事荒唐,对不起前夫皇太极,无颜相见于地下。因此,她不愿死后被送回沈阳,与皇太极合葬,就嘱咐她的孙子康熙,将她葬在东陵。传说把皇太后墓孤孤零零建在风水墙外,就是要罚她给皇家看守门户。

  那么,历史的真相到底是怎样呢?

  历史上的孝庄文皇后,是科尔沁蒙古贝勒寨桑的二女儿。科尔沁蒙古是最早归附于后金政权的蒙古部落之一。为了巩固这种政治联盟关系,寨桑采取联姻的手段先后将自己的妹妹和女儿嫁给了后金的贵族。年轻聪慧的布木布泰,就成为合适的人选。”

  后金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二月,当年只有13虚岁的布木布泰,在她哥哥吴克善的伴送下来到后金,嫁给了努尔哈赤的第八子33岁的皇太极做侧福晋。十一年前,她的亲姑姑哲哲已嫁给皇太极为正房大福晋。九年以后(公元1634年),皇太极又娶了她的姐姐海兰珠。

  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在分封五宫后妃时,布木布泰被封为庄妃,位居次西宫,她的姑姑哲哲位居中宫做了皇后,而后入宫的姐姐海兰珠被封为宸妃,位居东宫。

  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正月,最受皇太极恩宠的宸妃生的皇八子夭折了。无巧不成书,两天后庄妃生下了皇九子福临,给悲痛中的皇太极以极大的安慰。这个福临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多尔衮的情况: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公元1643年9月21日),征战一生的皇太极暴病身亡了。由于他生前没有指定皇位继承人,刹那间朝中就出现了诸王争位的混乱局面。而且很快形成了以皇太极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与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为首的针锋相对的两派势力。

  这时睿亲王多尔衮与肃亲王豪格都各自手握重兵,双方都有很多的拥护者,他们又各自都有顾忌,因为一旦打起来,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最后,在亲王和大臣会议上,多尔衮拒绝了拥护者对自己的推举,提出由皇太极第九子年幼的福临继位,由他与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

  多尔衮提出的建议很快得到了各方认可,从而避免了在明朝灭亡前夕的关键时刻,清王朝内部的分裂与自相残杀。于是,不满六岁的福临于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公元1643年10月8日)登上了皇位,改年号为顺治。他的母亲庄妃被尊为“圣母皇太后”。

  几个月后,多尔衮抓住时机,一举占领了北京。在顺治元年九月(公元1644年),将两宫皇太后与幼帝福临迎到北京,清朝从此入主中原。

  入关后,多尔衮继续分兵南下,节节胜利。同时,他以摄政王的身分总揽朝纲,借鉴明朝的制度,制定清朝各项制度。此时的多尔衮实质上已经成为清王朝的缔造者和统治者。

  可惜,骁勇善战的多尔衮并不长寿。在顺治七年十一月(公元1650年),因出塞外打猎而突然发病,于十二月初九日(公元1650年12年31日)病死在喀喇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北滦平,年仅39岁。当灵柩回京时,顺治亲率诸王大臣出城恭迎并颁布哀悼诏书,命令以皇帝的规格来安葬他。第二年,顺治又追封多尔衮为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升祔太庙。

  但是仅过了不到一个月,就开始有人告发他生前曾谋篡帝位,而且话一出口,诸王大臣就纷纷响应,群起攻击。于是,刚刚亲政的顺治皇帝下令将多尔衮削去爵位,撤出宗庙,开除宗室名分,没收家产,平毁陵墓。多尔衮一下从巅峰跌入谷底。

  一百多年以后,乾隆才彻底为多尔衮平反昭雪。他称赞多尔衮“抚定疆陲,一切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寻即迎世祖车驾入都,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乾隆指出:“宵小奸谋,构成冤狱”,认为多尔衮谋反,纯粹是奸臣的诬陷。

  在我们了解了多尔衮的一生的遭遇以后,特别是他身后遭到清算的这件事上,那么有关“太后下嫁”的疑团就不难解开了。

  首先,如果太后确实下嫁给多尔衮的话,在多尔衮死后尸骨未寒的情况下,没有人敢出来陷害他。另外,如果多尔衮确实娶孝庄为妻的话,那么他就成了顺治皇帝的继父。顺治这么搞倒搞臭多尔衮,那他就承认自己曾经认贼作父了。

我们在当时朝鲜的《李朝实录》中,也没有找到“太后下嫁”的任何记载。如果太后再婚是公开的,清朝政府也会给朝鲜颁布诏书。即使这件事是秘密的,每年都会有几批朝鲜使节到北京进贡,他们肯定也会听说这件事。

  几十年来,不少历史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多方考证和研究,多数人都认为“太后下嫁”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关于“太后下嫁”这个传说,还有一个根据就是多尔衮的称号,叫“皇父摄政王”。有人说如果太后没下嫁,怎么会称为“皇父摄政王”呢。其实多尔衮的称号是一步步抬高的。在清朝入关以后,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十月,他被册封为“皇叔父摄政王”,到了顺治二年的时候有个御史上奏说: “叔父是皇帝的叔父,不能大家都叫叔父,所以最后经礼部议定,就给他的封号抬高为 “皇叔父摄政王”。到了顺治五年,经过部院大臣的集体讨论,进一步把他的称号抬高为“皇父摄政王”。从此以后,在清朝的公文里头,多尔衮称号都称为“皇父摄政王”。

  顺治是个任性的皇帝,他亲政后,孝庄仍时时告诫和规劝儿子。不幸顺治英年早逝,孝庄从皇孙中亲自选择了不满八岁的玄烨继承帝位,又一次担负起保护教化幼帝的重任。

  孝庄并不像电视剧所说的,活到90多岁,而是在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688年1月27日)病逝的,享年75岁。

  孝庄在死前对自己的安葬地也曾有过嘱咐。“太皇太后遗诏”记载,她对康熙说:太宗的山陵奉安已久了,不可为我轻动,况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们父子,就将我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择地安葬吧。康熙遵嘱,并将祖母生前所居住的慈宁宫殿拆迁移建到孝陵附近的昌瑞山下,改称“暂安奉殿”,停灵其中。直至雍正三年(公元 1725年),才在暂安奉殿原处就地起建陵园,葬入地宫。

 讲述孝庄皇太后和多尔衮间爱情故事的电视连续剧《孝庄秘史》正在京城热播,在欣赏了宁静的美丽和马景涛的豪放后,我们不禁要问,历史上的孝庄太后到底是什么样子,她是否真的貌美如花又雄才大略,她究竟有没有下嫁多尔衮?为此本报记者专程走访了吉林大学历史系和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的有关专家。

  谜团一

  是否满蒙第一美女?

  宁静饰演的孝庄,以其端庄美丽在观众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历史上的孝庄到底有多美丽,是否如某些人说的那样,是当时的满蒙第一美女呢?

 吉林大学历史系教授孟昭信介绍,历史上的孝庄确实非常美丽,但绝对不是当时的满蒙第一美女,最起码她姐姐海兰珠就比她漂亮。史书记载,孝庄在十二三岁左右嫁给皇太极,数年之后她的姐姐海兰珠也被娶入宫中。皇太极对她姐姐非常宠幸,其程度超过了孝庄。不幸的是,海兰珠身体非常不好,很早就去世了,而孝庄则活了75岁,这在中国古代可以称得上是高寿了,也正是如此,她才有时间和精力去辅佐两朝皇帝,并且为清朝的稳定发展和民族融合做了许多大事。

  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董建中介绍,《清宫十三朝秘史》、《清史演义》等野史中有记载,孝庄年轻的时候被称为“玉妃”,也就是说她皮肤如玉,貌美如花。虽然野史的记载不完全可信,但孝庄美丽的说法广泛存在。遗憾的是,现存的史料中,只有孝庄中老年时的画像,而这些画像上,已经无法推断她年轻时的相貌了。

  记者从董建中先生提供的《清代帝后》画像中看到,晚年的孝庄已经发福,脸形圆方,手持念珠,表情端庄严肃。古代人的审美标准与现代人不同,即使孝庄是当时著名的美女,现代人也未必觉得她有多美丽。而乾隆皇帝的孝贤皇后则是清代历朝皇后中最符合现代审美标准的,鹅蛋脸形,下巴小巧,樱桃小口,双眼皮,大眼睛。

  谜团二

  为何与姑姐同侍皇太极?

  孟昭信和董建中二位都强调,美丽不是帝王选择皇后的惟一标准,清代帝王选择皇后时考虑最多的还是政治利益。孝庄嫁给皇太极,主要是因为当时努尔哈赤想拉拢蒙古族的科尔沁部。当时满族八旗和科尔沁部的通婚相当普遍,皇太极后来的“崇德五宫”全部都是蒙古族人,而科尔沁部就占了三宫,分别是孝庄和她的姑姑、姐姐。

  孟昭信介绍,清朝入关之前,这样的婚姻方式对满族来说是合理的,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中女人的地位很低下。孝庄的姑姑在嫁给皇太极后久未生育,如果没有生育,科尔沁部和满族的结盟就不算稳固。于是皇太极就娶了孝庄,怎奈孝庄也没有给他生儿子,皇太极就又娶了她姐姐海兰珠。海兰珠生了一个儿子,却在一岁左右夭折,直到后来孝庄生下了福临(后来的顺治帝),皇太极才欣喜若狂。历史上,三宫蒙古贵妃的关系十分稳固,她们相互依存,共同掌握了后宫。

 历史上,孝庄在为顺治皇帝选皇后时,也想让他娶蒙古族人,顺治不从,孝庄为拉拢汉族,转而想让顺治娶定南王孔有德的女儿,电视剧《孝庄秘史》中也有类似情节。

  谜团三

  与多尔衮何种关系?

  清史上有三大谜团——“太后下嫁”、“顺治出家”和“雍正继位”,电视连续剧《孝庄秘史》涉及了其中的两个,其中孝庄与多尔衮之间的关系更是该剧最重要的情节。

  董建中介绍,孝庄是否与多尔衮成亲,二人到底是何种关系,至今仍是史学界待破的悬案之一,而且是清史三大谜团中最扑朔迷离的一个。满族历史上确实有“收继婚”这种说法。也就是说,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娶他的后母(生母不可以娶)为妻;兄死后,弟弟可以娶他的嫂子为妻。以此推断,孝庄与多尔衮成亲是有可能的,至于为何成亲史学家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但他个人不同意成亲的说法。

  孟昭信认为,二人成亲,甚至有暧昧关系都是不太可能的。孝庄是两朝皇太后,已经是史学上的定论,如果孝庄后来曾下嫁多尔衮,她就变成了王妃,就不再是皇太后的身份了,无权辅佐顺治和康熙两朝皇帝。在清初皇位的争夺中,孝庄和多尔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政敌,不大可能出现暧昧关系,说他们年轻的时候就认识,或者是后来相互倾心,现在都缺乏充足的史料依据,无法成立。孟教授相信,随着清史研究的深入开展,三大谜团都将一一破解,孝庄与多尔衮之间的关系也将大白于天下。

谜团四

  孝庄是否雄才大略?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孝庄秘史》描述了孝庄皇太后劝降洪承畴,辅佐顺治、康熙二帝治国等情节,历史上的孝庄是否真的有此般才华?

  孟昭信认为,历史上的孝庄皇太后确实雄才大略,是堪与唐代武则天媲美的,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女政治家,在治国上,要超过清朝另一个皇太后慈禧。孝庄参与国政没有采用垂帘听政的形式,而是直接与朝中大臣打交道。顺治去世前两年左右的时间里,基本上是孝庄在主持朝政,顺治去世后,她又设立了四大臣辅政的机制,帮助康熙治理国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虽然后来四大臣中的鳌拜专权,引起了一些混乱,但总体的效果不能抹杀。康熙曾说:“全赖圣母皇太后鞠养教诲以至成立。”

  董建中还介绍,正史记载,顺治六年,郑成功引部下反清复明,顺治皇帝非常害怕,甚至想退回关外,是孝庄皇太后制止了顺治,并主持击退了郑成功。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叛乱,康熙决意起兵平叛,遭到了朝中多数大臣的反对,孝庄坚决支持康熙,多次拿出宫中金帛和自己的份银犒赏出征将士。康熙十四年,吴三桂南乱未平,蒙古察哈尔部的布尔尼又起兵叛乱,清庭有倾覆之忧。孝庄向康熙力荐顺治时期曾因刑事问题被免职的大学士图海领兵。当时朝中无兵可用,图海选取数万八旗家奴,在辽西夜袭连营,大破敌军,杀死布尔尼。这些都说明了孝庄的治国才华。孝庄还很节俭,康熙朝力求节约以充裕国库的举动也始于孝庄。      

  孝庄与多尔衮关系的三种说法

  董建中介绍,史学界中,对于孝庄与多尔衮成亲之说主要有三种解释。

  私通之说:孝庄与多尔衮在入关之前就相识,且二人年纪相若。后孝庄被皇太极娶入宫中,但是五宫贵妃中的最末席,皇太极最宠幸的是她的姐姐海兰珠。于是,孝庄与多尔衮私下就有了暧昧的关系。

  报恩之说:皇太极死后,皇位的争夺非常激烈,多尔衮当时权倾朝野,但最终他没有夺取皇位,而是选择了当摄政王,辅佐孝庄的儿子福临(即顺治帝)为帝,孝庄为了报恩,下嫁多尔衮。

  保皇之说:多尔衮在清朝入关时立下大功,声威极盛,孝庄的儿子顺治帝幼年继位,根基不稳,多尔衮有夺取皇位之心,为了拉拢多尔衮,保住顺治的皇位,孝庄下嫁多尔衮。

孝庄文皇后:历史上鼎鼎有名 故乡无人知晓

  《庄妃轶事》、《孝庄秘史》、《少年天子》、《康熙王朝》、《一代皇后大玉儿》……这些涉及清朝初期一位妃子、后来成为孝庄文皇后的电视剧,   近年来忽然占据电视荧屏;小说、传记、剧本等也纷纷出笼。一时间,大江南北、街头巷尾刮起了“孝庄热”。

  那么,在孝庄的故里,后人对她的了解如何?他们是否也在借“孝庄”的名字,大搞“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了史书上所记载的孝庄的故里———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

  庄妃故里没有美丽的传说

  从通辽市市区北行,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就到了科左中旗政府所在地保康镇。沿途树木成荫,草地翠绿。虽然路面因年久失修而凹凸不平,长期干旱又使土地出现了沙化,但这里当年水丰草美的丰韵犹存。清太宗皇太极把这里封给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的蒙古王公,就不足为奇了。如今,科左中旗还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油料基地和玉米出口基地,素有“黄牛之乡”、“葵花之乡”、“蓖麻之乡”、“草原白鹅之乡”的美誉。科左中旗全旗有54万人,其中蒙古族就有37万,是全国蒙古族最多的地区。

  “如果你光是为了解孝庄而去科左中旗,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到那里你会什么也看不到。”通辽市外宣办主任史忠渝曾这么劝记者。年近五十的史忠渝是地地道道的科左中旗人,从小在那儿生活和工作,8年前才上调市里。对老史的话,记者起初并不相信,认为孝庄是蒙古贵族家庭出身,其祖父、先父曾是科左中旗创立者,孝庄又历经清朝四帝,躬助三朝,两扶幼主,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女性,故里应该有她的遗迹实物,民间的传说也不会少。退一步说,就是没有历史实物和资料,也总该像眼下国内一些地方那样,借历史名人的牌子,生产点“庄妃酒”、“庄妃烟”,建起“庄妃广场”,盖起“庄妃纪念馆”,树起“庄妃塑像”,也让记者感受一下“妃子文化”的味道。然而,到了科左中旗才发现,这些只是记者的一相情愿而已,史忠渝主任的劝告并非没有道理。

游牧迁徙,年代久远,导致记载、传说及文物的失传

  为不让记者有太多的失望,科左中旗党委宣传部专门请来了旗文学艺术创编室的陈操先生,向记者介绍有关科左中旗及孝庄的历史。

  他说,科左中旗的始祖莽古思1614年把女儿哲哲嫁给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时,也许并末意识到这一举动对他的后代具有多么巨大而深远的意义。莽古思的儿子寨桑,又先后将两个女儿海兰珠和布木布泰(即孝庄)嫁给皇太极,出现了姑侄三人同嫁一夫的罕见联姻。

  陈操先生对当年“满蒙和亲”作了很有见地的阐述:“满蒙和亲,实际是清廷对蒙古怀柔的重要方式。通过和亲,在北方筑起一道人为的情感长城。这道长城比以前历代统治者用土石筑起的长城要坚固得多。”

  “孝庄的事发生在300多年前,史书记载不多,也没有任何历史实物留下来,科左中旗人对庄妃那段历史几乎不了解,这是最遗憾的。”谈起孝庄,陈操先生既欣然又略带伤感。

  陈操先生介绍说,孝庄的出生地究竟在科左中旗什么地方,很难说清楚。因蒙古族是游牧民族,迁徙、流动频繁,没有固定的房屋大院,当年科左中旗管辖的地盘比现在大得多,志书记载是南北2000公里、东西1000公里。因此找不到孝庄的故居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陈操先生说,早年,孝庄的祖父、父亲的墓地在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但如今墓地已经夷为平地。在辽宁的法库县,曾有过科尔沁部落10个王公贵族的陵墓群,文革前还见到,如今这里已经成为耕地、林地,没有留下任何标志。孝庄的一个女儿幼年夭折后,就埋在通辽市扎鲁特旗境内,眼下墓冢也已不见踪影。

  “难道民间真的没有孝庄的传说吗?”记者问。 

  蒙古族女性的包容、善良、节俭,赢得清朝皇帝的心

  聪明的满族统治者,通过“满蒙和亲”的方式,与蒙古上层统治集团结为亲戚,再伴之以政治上的优待和物质上的收买,使蒙古人这支强悍的力量能与其保持一致,从而维持北方的安宁。清王朝在开疆辟土、定鼎中原、围剿“三藩”叛乱等战争中,科尔沁蒙古人东征西讨,立下显赫战功。满清近300年的统治中,在文化上注意吸收先进的汉族文化,军事上却常常依赖骁勇善战的科尔沁蒙古人。

  “如果说蒙古族男性有骁勇善战的天性,那么蒙古族女性表现出的就是品行端庄、包容善良、倡廉拒侈、富有智慧的特性。这也许是当年清朝历代皇帝及王公贵族选娶蒙古族姑娘的原因。”通辽市孝庄文皇后的研究者、历史小说《孝庄文皇后》的作者马壮志,这样分析当年满清达官贵人为何热衷与蒙古族姑娘联姻。

  马先生说,在古代,“后宫”和“边疆”两个地方不出乱子,可以说就稳住了半壁江山。皇太极第一个皇后是孝庄的姑姑。她在皇太极当政的17年间,主持内宫事务,甚为勤勉,皇太极对其甚为满意。她在后宫众妃嫔中有很高的威望,每遇有大的庆典蒙古诸王公前来朝贺,或皇室与蒙古部落发生嫁娶,她都要带领众妃嫔操持迎来送往事宜,礼节十分周到。尤其是,孝庄和姐姐海兰珠不久也先后入宫做起皇太极的后妃,姑侄三人共事一夫,但后宫正常无恙,令皇太极欣慰。后来皇太极驾崩,孝庄的儿子福临(即顺治)6岁继位,孝庄成了皇太后,她在多方面辅佐顺治。遗憾的是顺治是个短命皇帝,24岁就患天花一病不起。在其孙子玄烨(即康熙)继任皇帝后,孝庄殚精竭虑地辅佐康熙执政,使康熙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使清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康乾盛世”。

  “有人说孝庄是清代前期的政治家,还把孝庄与慈禧相提并论。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孝庄有从政的能力,也经常向顺治、康熙面授机宜,出谋划策,但她不过多出面参政。”马先生说,据记载,康熙年幼主政,安徽桐城一名叫周南的秀才,千里迢迢来京城,上书朝廷,敬请孝庄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但孝庄婉言拒绝。作为母亲、祖母,孝庄投入更多的是对两位皇帝品行的教育。如康熙有吸大烟的恶习,后来孝庄晓之于理,好言劝告,硬是让当上皇帝的康熙把烟戒掉。孝庄一生节俭,在宫中经常身体力行倡廉拒侈。有史料记载,清朝初期,由于战事频繁,国库空虚,孝庄就把后宫节省出的钱财和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犒赏将士。每有自然灾害,她在宫里带头捐钱捐物给灾区。顺治、康熙父子对她十分孝敬,每及孝庄生日,必大摆筵宴,隆重庆贺。孝庄感到如此奢侈必将造成不良影响,便坚决下令停办宴席。庄妃的言传身教,对顺治、玄烨影响极大。

  孝庄是一位非凡的蒙古族女性,她13岁进宫,62年间辅佐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三朝皇帝主政,为清初国家的统一和政权的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孙子康熙这样评价他的祖母:“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敦有今日成立。”

  其实,孝庄没有当过皇后,而是皇太后、太皇太后。之所以称为孝庄文皇后,是她死后康熙皇帝给其谥号的简称。

 影视及文学作品有粗制滥造之嫌

  “1998年以来,海内外影视和文学作品突然兴起‘孝庄热’,这是好事。但除了《康熙王朝》等作品比较符合历史事实外,许多都有粗制滥造之嫌,最主要的是违反事实,或捏造事实,有的甚至连起码的常识都是错的。”马先生说。

  他举了一个例子,一部电视剧有这样一个镜头:孝庄手拿刀剑亲手杀死多尔衮。这是不可能的事。孝庄与小叔子多尔衮有无恋情虽然是个谜,但孝庄毕竟是一个善良的女人,即使为了清朝的利益要杀多尔衮,也是让手下人执行,而不可能亲自动手。

  马先生对斯琴高娃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扮演的孝庄,倒是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她演得深沉,把握了孝庄的内心世界。这除了斯琴高娃本身是蒙古族、比较了解蒙古族女性的特征外,最主要的是《康熙王朝》作品文化底蕴比较丰

  厚,斯琴高娃对表演投入。反之,有的作品比较粗糙,不是宫廷惨杀,就是后宫争风吃醋,把孝庄描写成一个权力欲极强、残忍、轻浮的妃子和皇太后。“为了维护蒙古人的尊严,我真想到北京去打一场官司!”谈到这些,马先生异常气愤。

  马先生认为,影视和文学作品有时根据剧情需要作些艺术加工是应该的,但大的方面必须有历史事实,不能胡编乱造,不能虚构。他说,以前人们对孝庄并不知晓,如今观众、读者是通过影视和小说才开始了解孝庄这个历史人物。如果我们给观众和读者提供的不是真实的孝庄,那就是以讹传讹,作错误的引导。

  科左中旗:准备打“孝庄牌”

  “我们科左中旗人杰地灵,出了嘎达梅林、孝庄等历史名人。旗里已经注意到要发挥名人效应,挖掘这些历史名人的蒙古族文化底蕴,扩大科左中旗知名度,加快科左中旗的发展。”在记者结束采访、即将离开时,旗委常委、宣传部赵部长向记者一再强调。

  这位蒙古族的年轻部长透露,今年春节过后不久,旗委常委会曾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发挥历史名人效应、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问题,与会同志提出了许多很有建设性的意见。如有人建议,在旗府所在地保康镇,把几条主要大街改名为孝庄大街、嘎达梅林大街,寻找并确定孝庄故居,建历史名人博物馆,等等;有人提出,引进旗外企业,利用历史名人包装商品,生产“孝庄家酒”、“庄妃酒”等等。

  赵部长说,这些设想现在已经有些进展。奥丰酒业集团决定在这儿投资办厂,生产“孝庄家酒”和“庄妃酒”;看上科左中旗是全国的“葵花之乡”、“蓖麻之乡”、“大豆之乡”,黑龙江北大荒商贸公司已入驻科左中旗的宝龙山镇,开发生产有机葵花油、有机大豆等绿色产品,打造“孝庄品牌”。文化部门也正在整理、征集历史资料和文物,一本近百万字的《科左中旗志》已经付梓。

  “过不了两三年,浓厚的蒙古族历史文化一定会在科左中旗得到发扬光大。到时候你再来科左中旗,就不会带着遗憾走了。”赵部长对记者讲起这番话时,显露出内心的激动。

  “我在科左中旗生活和工作近60年,可以说没有听到过,连我的父母亲也不知道。”陈操先生的回答非常干脆。他认为,孝庄13岁就离开故乡到盛京(今沈阳),她当妃子、皇太后到太皇太后,她在皇宫里经历的事情,家乡人并不知晓,何况已经过去300多年之久。还有一个不应忽视的因素是,中国古代重男轻女,家族里有人当上大官,会当作光宗耀祖的事广为张扬;而孝庄起初只是一个妃子,其家族的人不以为有多么光彩,所以,有关孝庄的奇闻逸事,在当地民间流传就很少。

1、所有下载的附件请用最新版本的软件打开,如用旧版软件,可能会导致打不开。

2、用户一个月内下载同一个资料不会重复扣点。包年用户如有多个用户下载同一份资料只会计算一份。

3、下载的文件如果无法解压,或者解压后里面的文件夹为空,请下载2345解压软件。

4、所有下载的文件除非经过许可,不得上传到别的网站、博客、QQ群等,否则网站将封锁账号和IP。

5、其它下载问题请QQ咨询:228280228。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

发布者资料

审核者:

发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