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高考真题>> 真题评析>>正文

刘建全:2015年全国卷1文综历史选择题评析

【编号:66278 |下载点数:免费 | 作者:刘建全 - | 评论数:0 | 更新时间:2015/06/09

2015年的全国卷1文综历史选择题继承了往年全国卷的深度与难度,体现出了新课改后的文综历史命题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观和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出题观。鄙人不揣寡陋,略陈管见,就鄙人做选择题的过程做一些解释,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求教于方家。

2015年全国卷1文综历史选择题评析

 

刘建全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463700

 

 

 2015年的全国卷1文综历史选择题继承了往年全国卷的深度与难度,体现出了新课改后的文综历史命题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观和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出题观。鄙人不揣寡陋,略陈管见,就鄙人做选择题的过程做一些解释,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求教于方家。

 

 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在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个人解析: 方法一(排除法),首先根据中学所学知识和常识排除C,因为“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农业收益的增加”的原因而非结果C的话颠倒因果。其次,排除BD,“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和“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在某些方面可以解释的通,但是根据排除法选B也可以选D,选D也可以选BBD都可以选那么BD则都不能选。BDA选项相比,明显A选项是BD的深层原因BD只是A选项原因的表象。故应选择A选项。

          方法二(分析法),由所学知识和可知题干给出的信息是“描述农耕之利”,而且设问是关于“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所以,答案应与农业有关。与农业有关的选项只有ADAD比较,明显A是深层原因,而D只是表象。结合选项可以选出A选项。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个人解析: 方法一(排除法),首先根据中学所学知识和题干排除ABD,因为材料中是“两汉时期”所以排除主要出现在汉初(汉武帝之前)诸侯王势力强大的D选项。根据题干可知不是关于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所以不能选A选项。B选项主要是的周朝的宗法制观念对后世的影响,在材料中虽然也有“安宗庙,重社稷”,但是材料主要是关于外戚(母系亲戚)受到重用的事,故应选择C选项。

         方法二(分析法),由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题干给出的信息是“两汉时期”,而且主要讲述的是外戚(母系亲戚)受到重用,结合选项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在两汉时期外戚(母系亲戚)专权现象严重而外戚(母系亲戚)之所以能够专权就是因为母系亲属关系受到重视,所以C选项。

 

 

 

 

 

 

 

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个人解析:方法一(排除法),首先根据中学所学知识和题干排除AB,因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建统治者一向坚持重农抑商即便是商业繁荣的宋代也是坚持农业为本,所以排除A选项宋代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和“三从四德”,对于女性是轻视的,所以排除B选项。D选项中“统治思想”在材料中体现不出应选择C选项。

          方法二(分析法),由所学知识、常识和题目可知,宋代经济繁荣,随着经济繁荣东南地区的社会地位也在上升。也可以联想到经济重心南移也是在南宋时期完成,所以应选经济类,也即C选项。

 

 

 

27.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宋 

明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17

49

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个人解析:方法一(排除法),首先根据中学所学知识和题干排除A,因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在宋代产生,而材料中有唐代,唐代在宋之前。其次排除C选项,中原地区衰退是对的,但是不是“急剧”衰退。最后排除D选项,没有政治重心南移说法。所以应选择B选项。

 

          方法二(分析法),由所学知识和图表可知,唐朝到清朝时期河南状元呈下降趋势,而江苏状元呈上升趋势,与之对应的是经济中心南移知识,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安史之乱开始,南宋时候完成,明清时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应选择B选项。

 

 

 

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个人解析:方法一(排除法),首先根据中学所学知识和题干排除C,因为材料设问是关于包装布而没有涉及到生丝是否畅销。其次,排除B选项,材料里面用的是“上等棉布”,如果价格更有优势的话为何又是“无用的”呢?所以不能选。最后排除A,因为之前一直在用中国土布,如果质量粗糙,为何之前一直在用?所以应选择D选项。

 

          方法二(分析法),由所学知识和题目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并打开了中国大门,但是没有实现他们的经济上的目的,原因就在中国传统根深蒂固小农经济有力的抵制了外国商品,造成了外国商品的滞销,而英国等没有认识到,却归结为开放的口岸太少,而这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注意时间是1852年,正是在两次鸦片战争爆发期间所以应选择D选项。 

 

 

 

 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滨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个人解析:方法一(排除法),首先根据中学所学知识和题干排除AB,因为义和团时期还没有《申报》。最后我们来看CD辛亥革命时期虽然有了《申报》但是没有“皖直交斗”。而出现“皖直交斗”时期的正是D

 

          方法二(分析法),由所学知识和题目可知,辛亥革命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出现了“皖直交斗”的史实,所以应选择D选项。

 

 

 

  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属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重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消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个人解析:方法一(排除法),首先根据中学所学知识和题干排除ACAC的说法明显与史实不符合,反将运动在中原大战后基本被扑灭,全力“围剿”红军不需要涉及到大范围的国土,诸如“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和“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当时红军实力很弱,而且主要局限于农村,而且1935-1937红军主力主要在长征。再来看BDD选项削弱各地军阀实力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应选择B选项。

 

          方法二(分析法),由所学知识和题目,时间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国民政府坚持对日长期作战的战略意图,材料中主要涉及是沿海以及内地战略要地的交通线,可以判断出来是国民政府的“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所以应选择B选项。  

 

 

 

31.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中国的钢、生铁、发电量增长率分别为30%、25%、20%,而美英的钢、生铁、发电量增长率均低于10%),据此我们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个人解析:方法一(排除法),首先根据中学所学知识和题干排除BD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是1953-1957,在此期间,冷战并未制约美英工业发展,美英的传统产业也并未衰落。再来看C选项C选项的迷惑性很强。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的确出现了一些工作粗暴简单,过于追求速度,但是不能说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所以应选择A选项。

 

          方法二(分析法),由所学知识和题目可知,“一五计划”期间为什么中国的增长速度远超世界工业强国美英,主要是中国工业基础差,所以增长速度快。所以应选择A选项。 

 

 

 

32.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称体现的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个人解析:方法一(排除法),首先根据中学所学知识和题干排除AA选项主要依据道德是和罗马法重证据的法律精神是相违背的。其次,排除B选项B选项说法官应取证人证言与材料中“双眼蒙布”明显不符。D选项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中一切说法过于绝对,故应选择C选项。

 

          方法二(分析法),由所学知识和题目可知,古代罗马法律重视证据,法官应不受表面迷惑,要洞悉事实真相。所以应选择C选项。 

 

 

 

 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  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个人解析:方法一(排除法),首先根据中学所学知识和题干排除BC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有效的阻止国王专权,国王也没有控制内阁。其次排除A选项,材料并未说1688年的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所以应选择D选项。

 

          方法二(分析法),由所学知识和题目可知,材料主要讲述的是虽然国王有很多名义上的权力,但是明智的国王不会不让议会参加,说明议会权力大于国王,国王主要是名义上的权力。故应选择D选项。

 

 

 

 341935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是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定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个人解析:方法一(排除法),首先根据中学所学知识和题干排除ACA是工业金融业,C是农业。其次排除D选项,最低工资水平不属于社会保障,故应选择属于社会保障的B选项失业保险

 

          方法二(分析法),由所学知识和题目可知,1935年正是经济大危机造成的持续影响期,主要考察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属于材料里面养老金一类的社会保障只有失业保险,所以应选择B选项。

 

 

 

  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个人解析:方法一(排除法),首先根据中学所学知识和题干排除BB选项中“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体现不出来。其次排除C选项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也是明显错误的。最后,D选项世贸组织在材料中体现不出了故应选择A选项。

 

          方法二(分析法),由所学知识和题目可知,20世纪80年代新型独立国家,不结盟运动兴起,也即第三世界,在政治经济舞台发挥重要力量。所以应选择A选项。

 

 

1、所有下载的附件请用最新版本的软件打开,如用旧版软件,可能会导致打不开。

2、用户一个月内下载同一个资料不会重复扣点。包年用户如有多个用户下载同一份资料只会计算一份。

3、下载的文件如果无法解压,或者解压后里面的文件夹为空,请下载2345解压软件。

4、所有下载的文件除非经过许可,不得上传到别的网站、博客、QQ群等,否则网站将封锁账号和IP。

5、如果该资料侵犯了你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网站,网站将核实以后将第一时间删除。

6、其它下载问题请QQ咨询:228280228。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

发布者资料

资料总数:6 ,访问人次:21850

手机扫码后打开或分享资料

同专辑同类资料

  • 还没有任何内容!